7月3日,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建峰社区内,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“三下乡” 暑期社会实践团与建峰社区联合举办 “薪火相传守初心”访谈会。学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,聆听816核工程亲历者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感悟三线精神。
亲历核工:荒漠戈壁中的精神萌芽
1967年,李长澍老先生踏入核工业部,开启了他与816核工程的不解之缘。当时,正值国家建设核工业体系的关键时期,面对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任务,李长澍毅然投身其中,负责物资供应工作。他回忆道:“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吃不饱饭是常事,但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,那就是为国家的核工业建设贡献力量。”他用手比划着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。

在816核工程中,物资供应工作至关重要,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”,物资供应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推进。李长澍提到,当时钢材、木材等重要物资都需要国家调配,他和同事们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,经常前往各地协调物资运输。他回忆说:“有一次,我前往东北大兴安岭采购木材,那里零下50度的严寒让人难以忍受,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。” 他坚信,只要坚持下去,困难终将被克服。
艰苦奋斗:冰天雪地中的精神磨砺
李长澍老先生讲述了自己在工程建设中的艰苦经历。当时,工程地点大多位于荒漠戈壁,自然环境恶劣,生活条件简陋。“我们住的是简易帐篷,吃的是粗粮,但大家都没有怨言。” 他回忆道,为了加快工程进度,他们常常日夜奋战,累了就在工地上打个盹,醒来继续工作。
尽管条件艰苦,但李长澍和同事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。他们用双手和简陋的工具,在荒漠中开凿出一条条隧道,建起了一座座设施。李长澍自豪地说:“虽然我们没有先进的设备,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,我们完成了任务。”
无私奉献:隐姓埋名中的精神坚守
李长澍回忆道,当时许多知名高校德优秀人才汇聚于此,他们为了国家的核工业建设,不惜牺牲个人利益,隐姓埋名,默默奉献。他说:“我们中的许多人,几十年来从未向家人透露过自己的工作内容,因为我们深知,这是国家的秘密,是我们肩负的使命。”
他还提到,尽管工程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,但大家从未想过个人的得失。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,那就是为国家的核工业建设贡献力量。“我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。”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纪念章,那是国家对他们的肯定,也是他们坚守信念的见证。
薪火相传:嘱托声下的精神接力
访谈会的最后,包括李长澍在内的三位老先生对学生们寄予了厚望。他们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,将爱国意识深植于心。
学生们深受感动,纷纷表示要以老一辈为榜样,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。建峰社区负责人表示,此次活动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一次有效尝试,通过轻松的氛围让大家感受爱国主义精神,将爱国意识深入人心。访谈会结束后,学生们依依不舍地与老先生们告别,他们心中已经种下了三线精神的种子,这颗种子将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
